ISO14001的基本内容可以包括: 1、对公司现有环境的影响分析,也叫初始环境影响诊断分析;或叫初始环境影响评价 2、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及技术手段,如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的控制与管理 3、培训,提升全公司全员的环保意识 4、建立环境管理系统,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5、对照ISO14001:2004标准,评估公司的管理差距,包括:策划-环境因素、法律法规、环境方案;实施运行;检查和改进部分。 6、进行管理评审,评估公司环境管理系统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1.14001和18001的区别主要在于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内容。2.14001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组织在环境方面的管理和改进。而18001是ISO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管理和改进。3.14001标准主要关注组织对环境影响的管理,包括资源利用、废物管理、能源消耗等方面;而18001标准主要关注组织对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包括工作场所安全、职业病预防、事故风险管理等方面。4.两个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不同,但都是为了帮助组织建立和实施有效的管理体系,提高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ISO18001是ISO制定的质量认证体系标准。实际上只有OHSAS18000,没有ISO18001这个说法。那么为什么还有人会讲ISO18001呢,我推测可能是我国在将OHSAS导入为国标(GB/T28001)后,绝大部分国人接触的都是这套GB/T28001,而不是OHSAS18000英文原版,而GB/T导入国际标准时经常采用ISO/IEC的内容,所以可能是这个原因吧。希望我的解释让你理解。OHSAS18000系列标准及由此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制度是近几年又一个风靡全球的管理体系标准的认证制度。OHSAS18000系列标准是由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于1999年联合推出的国际性标准,在目前ISO尚未制定情况下,它起到了准国际标准的作用。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是一个适用于任何组织的职业健康及安全的管理体系标准,目的是通过管理减少及防止因意外而导致生命、财产、时间的损失,以及对环境的破坏。0HSAS18001标准是认证性标准,它是组织(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内审和认证机构实施认证审核的主要依据。中国已于2000年11月12日转化为国标:GB/T28001-2001idtOHSAS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同年12月20日国家经贸委也推出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并在中国开展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国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已于2011年12月30日更新至GB/T28001:2011版本,等同采用OHSAS18001:2007新版标准(英文版)翻译,并于2012年2月1日实施。⒈积极推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OHSMS)认证的必要性和急迫性。⑴中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安全生产形势日趋严峻,各类伤亡事故的总量较大,一直居高不下,特大、重大事故频繁发生,职业病患者也逐步增多。⑵中国加快了职业安全健康立法步伐,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严中国出台了大量安全生产法规,特别是在2001和2002年相继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对安全生产提出了强制性的法规要求和标准。⑶“以人为本,关注员工健康和安全”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和良好形象。综上所述,组织(企业)只有通过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根据有关法规要求,对危险源进行源头识别和全过程控制,才能做到持续改进,持续守法。
这个你要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包括文件记录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并对相应程序进行相应的要求并执行相应要求,不符合项1:未见危险废弃物收集、转移记录。
医用垃圾未见转移接受记录。原因分析:可能是环境因素的识别不全,或人员对标准的理解识别能力有限或已经识别并建立程序,但由于执行人员认识问题,没有留下记录,没有严格执行等等;纠正措施:针对原因,或重新识别环境因素建立程序,或培训人员识别能力,或培训有关人员落实岗位职责如增加人员专门做这个事等等;不符合项2:不能提供记录控制程序及记录一览表。原因分析:可能是有关人员对标准理解不深,没有编写;或编写了因为换人,不熟悉业务找不出。]纠正:编写记录控制程序及记录一览表。纠正措施:有关人员培训IS014000标准,加深对4.5.4的理解和认识。或培训管理岗位职责,尽快让其熟悉业务。不符合项3:公司建设项目“采摘基地大棚搭建”、“环保监测点改造”等基建项目产生的环境因素未识别。景区专用医务室环境因素未识别。环境因素描述有不当之处,无更新日期、识别人、批准人等信息。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无控制措施。原因分析:可能是有关人员(负责识别人员)对环境因素有关知识缺少,岗位能力有限。纠正:将上述遗漏的环境因素重新加以识别,并评价重要性,增加相应控制措施。纠正措施:安排合适人员(如学环保专业人员)负责识别,或者对相关人员培训有关环境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