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1体系环境初评价(环境体系14000标准内容)

ISO14000和ISO14001有什么区别

一、内容不同1、ISO14000: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14001体系环境初评价(环境体系14000标准内容)

2、ISO14001: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二、指定目的不同1、ISO14000:引导建立起环境管理的自我约束机制,从最高领导到每个职工都以主动、自觉的精神处理好与改善环境绩效有关的活动,并进行持续改进。

2、ISO14001:是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重大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需求,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1、ISO14000:是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经验的结晶,在制定国家标准时又考虑到了不同国家的情况,尽量使标准能普遍适用。

它的意义在于ISO14001标准可以促使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负荷。

2、ISO14001:适用于那些组织确定为能够控制,或有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14001和14004的区别

关于这个问题,ISO14001和ISO14004是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1.目的不同:ISO14001旨在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而ISO14004则是提供指南和建议,帮助组织实施和维护环境管理体系。

2.结构不同:ISO14001是一系列要求的标准,包括政策、计划、实施、监控、评价和持续改进。而ISO14004则是一系列指南,提供一些环境管理的实践建议,包括环境管理原则、实施指南、监测和测量。

3.适用范围不同:ISO14001适用于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不论其性质和地点。而ISO14004则适用于任何组织,包括公共和私营部门,以及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总之,ISO14001和ISO14004都是重要的环境管理标准,但它们的目的、结构和适用范围略有不同。组织可以根据其实际需求和环境管理水平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标准。

ISO14001标准包含了哪些内容

ISO14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TC207)从1993年开始制定的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A)、环境标志(EL)生命周期评价(LCA)、环境绩效评价(EPE)、术语和定义(T&D)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的焦点问题,向各国政府及各类组织提供统一、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产品的国际标准和严格、规范的审核认证办法。

环境管理体系是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维护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操作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环境体系14000标准内容

ISO14000环境标准的主要内容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的是典型的PDCA系统化管理模式,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

(Check)-“评审”(Action)。这一模式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标准化的环境管理体系是由5大部分,17个核心要素所构成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确保体系的有效建立和实施。

1)环境方针作为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初工作之一,组织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确立环境方针。环境方针反映了组织的环境发展方向及其总目标,并具有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以及对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两项基本承诺,环境方针为组织制定具体的目标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

2)规划环境管理体系的规划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重大环境因素。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终目的,是合理地控制本组织的环境问题以实现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

为了达到此目的。本组织在体系建立之初,首先应全面系统地调查和评审本组织的总体环境状况,识别出其环境因素。其次在全面识别出其环境因素的荃础上,还应对其进行评价,确定出重大环境因素,作为设立目标指标的依据。

-识别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是ISO14000的基本要求,并确保这些要求在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被遵守和保持。

-设立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技术可选条件,财政经营情况,相关方的要求等诸多方面,设立有关层次的环境目标指标。为了完成每一项指标,应有详细的实施方案予以支持,包括规定相应的职责,采用的方法、步骤、时间进度表等。

3)实施与运行

目标指标和相应的环境管理方案的成功实施需要有一系列的管理要素进行支持。包括以下几方面:

-确定组织机构和明确职责分工。成功地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之一是使全体人员,从高管理者到生产线上的工人都积极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让所有人员明确他们对实现的环境方针和目标能作出什么贡献,应担负什么环境责任,并且拥有什么权力。环境专职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分工应当与其他管理体系相协调。

-提供必要的培训。培训是手段,目的是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并使达到担任相应的环境职责的能力。培训工作是否充分有效,是能否成功建立并保持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通畅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沟通途径。信息沟通的职能,一方面是把组织内部的活动统一起来,另一方面是使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协调一致。

-建立文件化的体系并采取必要的文件控制措施。文件化是环境管理体系的特点之一,文件化的体系有助于维持组织活动的长期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也是进行体系审核和评审的依据。

-对关键活动进行控制。要确保环境方针和目标指标的实现,组织应当对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和活动规定文件化的管理程序,避免非程序化的操作或活动导致重大环境因素失控,产生非预期的不良环境影响。

-建立紧急准备与反应程序。环境管理体系特别要求设立专门的程序确定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一方面预防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如果事故发生了,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控制措施使环境影响到小。

4)检查与纠正措施

不论策划工作多么完美无缺,由于执行人员的素质、技术能力和其他一些不叮预见的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很可能发生对方针的目标的偏离,因此需要有自我检查和纠正机制对不符合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同时对体系的整体实施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体系的检查、评审和纠正措施包括:

-对组织日常运行和活动的监控、测量,需由专门的内审机构来审核;-由内审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对体系整体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体系内部审核:

-对于无论是监测和测量,还是体系内审所发现的问题,都应按规定的程序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体系运行的有关活动应予以记录,作为进行审核和评审的依据。

5)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

管理评审是组织的高管理者在内审的基础上对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管理评审组织可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有可能进行改进的领域,并以此作为环境管理体系下一次循环进行持续改进的基础。